您现在的位置:主 页 > 最新公告 > 市博物馆完成长城资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2018年5月,根据辽宁省文物局《关于做好我省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的通知》辽文物发〔2018〕63号和鞍山市文物局《关于做好我市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的通知》鞍文物通〔2018〕8号文件精神。鞍山市博物馆联合各县(市)区博物馆(文管所)和县(市)区规划部门组成专业队伍,结合《长城“四月”工作指导意见》按照各县(市)区实地工作情况科学开展工作。目前已全部顺利完成进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的GPS测量工作。本次划定工作用时35天,共走访5个县(市)区,31个乡镇街道,100余个行政村和社区。我市现存长城遗存为全部为明代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烽火台、敌台、墙体、附属建筑街等共109处。其中海城市共有23处,分布于11个乡镇。台安县共49处,分布于3个乡镇。千山区共8处,分布于3个镇。铁东区共1处,位于旧堡街道办事处。为下一步科学的保护我市境内明代长城遗存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并对以后的相关学术研究、经济开发和精神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鞍山地区境内的明代长城,是明代九边之首的辽东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兴建辽东镇长城的重要原因是防御蒙古、女真人对明朝统治地区的袭扰。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北京后,面临东、北、西三面均遭元朝遗部侵扰的局势。在他最初设置的“四镇”中就有辽东镇,治所在今辽阳,镇守着东到鸭绿江西岸,南至山海关西北吾名口的大部分地区,拱卫京师的东部,其重要的军事意义显而易见。至明后期,蒙古族各部被后金女真统一后,辽东镇长城又成为抵御后金入侵的一道强有力的军事防线。鞍山境内的长城属土墙,外侧依河为壕,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它在春夏秋三季以太子河、浑河、辽河为天险阻敌,而在冬季河流封冻之时,长城土墙则又被冻得十分坚硬,发挥御敌的作用。鞍山境内明长城的建筑,采取就地取材,均为土筑并伴有砖石。多数地段随辽河走势构建,因年久失修,故尔面目全非,遗迹难寻。更有些地方辽河改道,冲毁遗迹,没入河底,今已踪迹皆无。只有个别地段,距河套较远,但其建筑早已坍塌,如今或成为农田,或是乡间土路,不过仍可辨其遗迹。从普查情况看,遗存较多的是辽东长城附设的墩台。墩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边台,即修在长城边上的烽火台;二是修在内地的腹里台;三是修筑驿路两侧的路台。三种类型的墩台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传烽通讯设施,这是边塞报警信号,遇有敌情,昼则点火生烟(古代烽烟,除烧柴草外,还烧狼粪,因狼粪烟直上,目标明显,故烽烟亦称“狼烟”),夜则明火,把信号一直传到目的地为止。每台驻守军士若干,他们除执行报警任务外,还要就地屯田。台周围设日常生活住所,由于后来移民增多,遂依台耕种谋生,久之演化出众多的以台命名的村落,如宋三台子、九台子、头台子、大台子、六台子、四方台、双台子等等。 
       明长城,又称“明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全长6395公里,真可谓名符其实的“万里长城”。明代建国后,极其重视北方防务,为抵御鞑靼、瓦刺和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建长城,直至明万历年,前后经过200余年。辽东长城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历时39年,直到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完成。它是明代东北部边疆的重要屏障,对保卫明代京师起着重大作用。辽东长城鞍山境内的走向,史料记载不详。1980年春季开始,鞍山文物普查队进行了近3年的实地考察,确认了两道明代辽东边墙遗迹:一条称之为“外边墙”,一条称之“内边墙”,其总长百余公里。“内边墙”从镇宁堡(今辽宁省黑山县西南坨山子)经台安县桑林镇蒋坨子村西北入境,向东南经新四台子、富家、高力房、韭菜台过三岔河,进入海城境内;再沿辽河东岸北上,经牛庄、望台、开河城、新台子出境进入辽阳唐马寨。“外边墙”从台安县新四台子入境,经富家、新华农场,折向西南进入盘山境内,再由盘山的西宁堡(今盘山西古城子)过三岔河进入海城后与内边墙相接。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黄汝一记载了长城的空间分布与防守制度,对于其防御体系发出赞叹:“长城三里一烟台,一台十名军;五里一小铺,十里一大铺,三十里一大寨。贼来则烟军交臂瞭望,铺卒各把弓家,中朝防戍之法,亦云周且宏矣。” 

       通过此次长城资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更好的了解了鞍山境内现存的长城遗迹历史价值,对其保护也迫在眉睫。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应共同携手做好宣传有关长城历史知识的工作,使得当地群众了解长城的历史和长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市文物普查队及时关注长城动态,补充长城资料的不足,不断完善长城的档案管理。在条件允许时,将现有的城堡和墩台给与必要的修复,以达到对长城遗迹和资源进行长久保护和利用。 





市博物馆和市规划局的同志在海城与当地文管所和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


海城市长岭南台山烽火台工作现场


岫岩县榛柴砬子烽火台工作现场


岫岩县蔡家堡烽火台工作现场


岫岩县北房身烽火台工作现场


调查人员在千山区大屯镇工作现场


调查人员在千山区甘泉镇管饭寺烽火台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台烽火台


千山区大屯镇边台子烽火台遗存的青砖


台安县韭菜台镇万家台长城敌台


台安县柴家村长城敌台


附:
永乐公园南发现一块石碑
今年六月上旬,接到一位热心市民电话,报告铁西体育街南端(新建永乐学校附近)路边土堆上发现一块石碑。我馆派出人员到现场调查发现,石碑位于铁西万科金域国际小区南约300米处,高1.95米,宽0.76米,厚.02米,有二龙戏珠纹饰。石碑于次日运回收藏。经抄录碑文,确定此碑是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位于铁西陶官屯的关帝庙始建配房的记事碑。碑文是由王尔烈敬撰。




版权声明|展览导航|留言板|联系我们       ◎2013-04-24  鞍山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辽ICP备19011845号-4